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酒、诗和女人

我最近读到一则关于诗人的笑话,说是让一个诗人远离尘世,去一个岛上过一辈子,让他挑选三件最喜欢的和他一同前往。诗人毫不犹豫地选了三样:诗、酒和女人。如果让他选择两样,他会放弃酒,如果让他只选一样,他会放弃诗。

其实不单是诗人如此,其他一些人群同样如此,比如真正的数学家和真正的程序员,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离诗人最近的一群人。只不过对于数学家和程序员来说,诗分别变成了数学问题和程序。不过诗人也好、数学家和程序员也好,首先他们都是人。女人的意思,我想是一种对爱的追求;诗,应该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而酒应该是一种入世的追求。程序员所关心的应该是代码之美,然后发现自己整天面对键盘、鼠标,感觉特焖,于是心中有火,开始想爱了;如果运气好点能够有份"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是能够成为founder之类,那么就感觉为世界创造了价值,于是就完成"入世"了。数学也一样是美的,恨不能不吃不喝,生活在数学的虚拟世界里,遇到什么想往数学问题靠。但是久而久之,人的本性会让他们产生孤独,数学再美,却无人欣赏,没有爱。能够做到与世无争,数学就是自己的全部的数学家不是没有,少之又少,佩雷尔曼可能算是一个,其他人或多或少有着对世俗(包括荣誉等等)和爱情的追求。

如果要问我如何选择,我会和那位诗人做同样的选择,这种选择没有优与劣,或者说没得选。当然了,既然没有人问我这种又傻又蠢的问题,我当然酒、诗和女人三样照单全收了。

牛年快到了,祝福看到这篇文章的XDJM,能牛上加牛,好运连连,永远不要放弃追求自己心中的诗、酒和女人。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要想创新,就不要让一个人做同一个任务两次

今天看着我写的设计器,呆呆地凝视了好久,发现自己已经不容易想到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了,回想到刚刚碰到它的时候,感觉浑身都是毛病,觉得处处都有地方可以提高?
那么,是现在的设计器达到完美的状态了吗?如果我不是犯傻的话,肯定不会这么认为,更不会觉得已经达到完美的状态了。那么为什么我不像刚接触它时有那么多想法可以去改进它呢?
因为这是我做的,设计器的每个细节都是我码出来的,是我的选择。普通人都会倾向于欣赏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偏见和本性。抛开这个偏见不说,一件事情的完成的多数细节,就是他自己的理念,性格,思想的表现。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一个人内在最实质的东西,所以让他继续做这个事情,也摆脱不了这些实质东西所影响的范围。
所以,要想创新和提高,就不要让一个人重复完成某项任务两次,因为根据以上推论,这第二次很有可能失败,除非这个人的思想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
好方法有很多,让有潜力的新人做肯定比那个已经做过这个事情的老手要好,这是我的想法。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

前段时间读管理类的书籍,收获很大,不过最近想要收收心,从而专心学习软件开发,最近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恐怕这一生都学不完的了,于是学乖了,懂得了要专注于一个方向,这样才可能深入,有所得。

前段时间注意到了不少书,阿朱的《走出软件作坊》,德鲁克的《旁观者》,还有就是大前研一的这本《专业主义》了,前两本书都没有看完,只有大前研一的这本看完了。

我以前听说过大前研一,可是那时连他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建树却一无所知,也从未看过他的书(汗颜啊,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尽玩掉了)。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写的还是不错的,至少适合我的胃口。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时,感觉像是跟知己聊天,其实本来应该是由于作者跟自己观点上的相同,导致喜欢这本书的。有些时候和作者有些观点重合,但是自己模糊不清楚,但是另外一个人却能总结归纳概括起来,最终成书,这就是差距,这种文字上的差距有时候像是表面上的功夫,与思维无关。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能将它的思维清晰的诉诸于纸笔,那么他肯定对他所思考的问题十分透彻了,接受的大脑的训练也就更加彻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作用使得思维更加敏锐。其实这就是我开始认真写博客的原因,其实用文字描述出来要比大脑的闪念获得的更多。

大前研一所谓的专业跟所谓“专注”,“专一”不同,在他的眼里有着更深的含义,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理念,一种主义,而之所以要提出这种主义,是因为它所带来的解决大问题综合方法的良好表现,说白了,能促进社会进步,用大钱研一自己的话说,就是“预言将自我实现”。并且,这里的专业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专”,另一个是“业”。在东方世界,人们更习惯的看中前者——“专”,因为这更多的与对公司和上司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前研一所说的专业是整体的,“专”与“业”缺一不可。
大前研一给专家下的定义: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
观念,而且无一例外的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
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把它们称为专家。
注:其实这里的顾客指的是广义的顾客,比如一个公司的服务职能部门的顾客可能就在公司内部,是那些直接一线生产的工人,但是现实情况却似乎是这些服务职能部门凭借着与公司高层更密切的关系,把自己放在了顾客的前面。

除此之外,大前研一还详细的论述了正真的专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1.先见能力
2.构思能力
3.讨论的能力
4.适应矛盾的能力
整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清晰,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专业主义是什么,后面的四章依次论述了这四种必须的能力。所以整本书就围绕着“专业主义”简单而又大的话题展开讨论,从不会让读者偏离问题的核心,我非常喜欢,没有买亏掉。

2009年1月3日星期六

高敏者和高感觉寻求者

几天前,我偶然接触到两个新的心理学名词:“高敏者”和“高感觉寻求者”。我下意识的带着好奇心来了解相关的概念。了解完之后,很是兴奋,发现自己既是高敏者,也是高感觉寻求者,通过这两个概念,我发现自己从未这么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本性。因此,我有必要对我的读书笔记做一些总结。

高度敏感者,简称“高敏者”,“敏”即“敏感性”,不仅意味着一种比别人能发现更多的微妙的细节、信息和刺激的倾向或者能力,而且意味着高敏者在心理上体验着更大的紧张度。这里所说的紧张度就像一台压力机器,仅仅记录我们内心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压力状态。高敏者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至少在现在的认识上是这样的,我自己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与富有天赋、害羞胆怯、内向自省,甚至可能与迈尔斯-勃雷格斯类型的人群都有互相交叠,但是我们对高敏者性情的某些方面还是缺乏很好的理解,因此,我们对自己了解越多,我们的成长就能获得越多的力量。

《高敏者》一书的作者伊莱恩·阿伦医生认为,我们的高敏感性植根于神经系统中,很可能是通过遗传而得,整个人群中有20%是这种情况。虽然不同的高敏者之间的敏感性或紧张性千差万别,但是,比常人更强的感觉意识无疑使高敏者们从周围世界获得的信息要多于那20%的人群,似乎80/20定律也使用于敏感者人群。高敏者们就像一加仑容量的水桶,却装了两加仑的水,所以我们也许会感觉好像快被水淹没了,而周围的人却悠然自得地游向岸边。高敏感群体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敏锐的感觉,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有时陷入困顿。这些敏锐的感觉可以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或灵敏的感觉意识--比如,对丝织物的精细触觉,对微弱气味的灵敏嗅觉,对细微声音的超常听觉--仿佛心灵不停地接受信息,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一刻得不到休息。这种对环境的过度敏感会对我们的机体产生过度的驱动,耗尽我们的能量,甚至使我们无法继续晚上或者第二天的生活。工作不如意的压力比这些日常琐事更甚,使我们的生活暗淡无光,抑郁随之而生,健康也同时受到影响。

因为全世界只有20%的人具有高敏感性,其余的人并没有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因此我们经常被认为与众不同或负有过错。有些高敏者很幸运,成长在一个仁慈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并没有因为高敏感性而责备他们。但高敏者在孩提时代往往会经常受到指摘,这种烙印会一直伴随他们到成年,使他们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羞愧。高敏者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和别人感觉不一样,跟不上潮流,而且还有可能认为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实际上,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会认为不适应社会,和别人有所不同。

克服最初的羞愧感(即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消极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这种羞愧感存在,高敏者们就倾向于一种"习得的无助"(learned help lessness)。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想象一位高敏者,就像你自己一样,在一个现代的工作场所,每个工作者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一样,在这样的地方,创造力是不太容易被接受的。一些高敏者换过很多工作。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对于工作的迅速上手,我们对于挑战的渴望,以及压抑厌烦的工作带来的不适,使得我们难以在一个地方长久待下去。对一些人来说,这不啻是一种失败,不但是因为不能在一个地方待足够长的时间(当然也就没有升迁以获得承认的机会),而且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工作。"这只是一项工作,你为什么不能坚持到底呢?"这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高敏者们极其渴望做有意义的工作,我称之为可以带来"精神收获"的工作。这类工作可以得到别人的欣赏,或者为别人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收获,工作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甚至好像监狱一样。当我们为工作而工作的时候,我们不停地尝试,希望下一个比前一个要好,时间会长一些。朋友们,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是不行的。

高感觉寻求者(high sensation seekers), 指的是那些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人,与之相反,低感觉寻求者(low sensation seekers)指的是那些不太容易被诱惑的人。阿伦医生说,寻求感觉必须用我们头脑中接受新事物的那一部分来进行。为了生存,我们需要时刻准备好避免或者接受变化。高级智能生物通过学习,会知道一件新鲜事物对我们是福是祸。

高敏感者们可能是不同的感觉寻求者,困难的是如何去进行运用。当涉及体育或其他身体活动的时候,一些高敏者是高感觉寻求者。但生活不仅仅是蹦极,感觉寻求还是一种情感或者智能活动。一些高敏者需要很多刺激,需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注意、思考或想象。一些需要同时进行很多事情--从继续教育的课程到整理档案系统等等。一个高敏者已经在一项工作上待了20年,同时还保持了多年的对许多事物的兴趣。一些高感觉寻求者会对一个新的主意、一件新鲜事物迅速地产生兴奋甚至狂热。我还记得当高二时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脑的时候,我兴奋之极,好像成了一块要去吸收水分的海绵,而且一刻也不能等待。至今我仍然感激父母的仁慈与英明,在家庭负担很重的情况下,能够买了这台电脑给我,使我习得无数,并快乐无比。

很多是高感觉寻求者的高敏者们很容易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因此,调节自己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不使自己压力过大以致不堪重负。认识到我们的紧张和不安于现状之间存在着区别,这是需要时间和反思的。

伊莱恩·阿伦指出,我们喜欢学习新鲜事物,但并不总是希望从事这些事情,因为这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能,而且会把我们置于一个不能控制的环境中。感觉寻求会成为一种习惯。因此,这也提示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来调节我们的热情,以避免我们负担过重以致精疲力竭。因此我们也许应该了解“习得的乐观和无助”是什么?

取得人生的成功,实现我们工作如意的梦想,创造我们喜欢的工作,都需要有乐观主义精神。每一位领导者,每个成功人士,每个追寻并实现自己梦想的人,都道出了同样的真谛:你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你需要学着去乐观地面对。

我认为,最关键的前提是:发现真正适合你的工作并不在于发现工作本身,而在于发现你自己,慢慢成长和成熟起来,并乐于接受你自己。

部分参考资料提到的对作为高敏者的我们提出的忠告:
你应该保护自己,防止情感、精神和想象所引起的过度兴奋
你应该遏制由于他人的因素而产生的大量思绪;注意掌握好原则
你应该识别出自己的高感觉寻求习惯,及其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我们带入过度兴奋状态
你应该欣赏自己做事情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方式

第一步:接受你的敏感性
第二步:欣赏自己的成果
第三步:了解和容忍自己的极限
第四步:和别人交流自己的限度

关注者